《青春足迹》10 贵在坚持
(夏德明,1952年7月生,黄浦区海光中学六七届毕业生)
2012年5月15日摄于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办公室
“关于建筑设计你们来问我可算找对人了。”夏德明是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。“在海丰我就开始干这行了,从事基建资格最老的就是我。” 1968年11月,夏德明离开了上海,来到了上海农场时丰四队。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一万多个知青,基础建设的重担就压在了他们这批人的身上。夏德明的工作是搭茅草屋。那时候没有砖瓦房,住所都是用茅草盖的,条件异常艰苦。这不是件容易事,气候的寒冷和工作量的巨大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中途放弃。 “我们这个队啊,到最后造房子的只剩下两个人了,其他的都去干别的事情了。我是蛮傻的,就这么做到了最后。”就是这股吃苦耐劳的“傻”劲,夏德明得以调去了时丰分场建筑队,从这时候正式开始了他的建筑生涯。1973年海丰农场建成后,各分场建筑队合并成了海丰农场建筑队。夏德明也随着合并到了隆丰地区,成为隆丰地区加工厂的一员。 夏德明是个实在的人。隆丰地区干部提拔很慢,所以他-直继续担任着保卫干部。直到1975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。他进入了以建筑专业闻名的同济大学学习,毕业后回到了上海农恳系统,1978年去了崇明。 “当时社会上对工农兵大学生太不公平啦。”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,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,复训了一年半后,1980年终于调入了现单位——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建筑设计室。努力工作直至今日,他已经是现在的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院长。 在谈到工作的时候,夏德明认真了起来,农场的生活给了他能够克服一切苦难的自信。除了自身的坚持之外,他对待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福利也秉承坚持的理念。从九十年代初开始,他是全上海第一个为了属下全员配备个人电脑的人,他每年都带领全体员工出外旅游开开眼界,他更让员工享受福利分房的待遇。这样大规模的投资,理由很简单;“这样每个员工都会努力工作,大家有凝聚力了,企业发展也会更上一层楼。”这不是毫无理由的。夏德明把公司从当初十几个人扩展到如今将近三百多人,靠的就是农场这几年艰苦磨练。正是靠着那时留下的很多无价精神财畗,才能做到淡定从容,荣辱不惊,不为私利,一心为大家着想的这种坚定信念。 最近他的公司又参与了上海迪士尼核心区域的建设,天天辛苦地忙碌着。最后夏德明喝了口茶,扶了扶眼镜憨厚的笑了:“凡事啊,我觉得‘坚持’二字,是最重要的了。” (《青春足迹》执行主编、摄影/丁文安,文案采编/朱亚清)
|